无障碍阅读
当前位置: 首页 >最新动态 >最新动态
城市治理的“温度密码”
?信息来源:?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‖ 发布时间: 2025-10-23 14:54 ??‖??


最近,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办公室里,多了两样特别的“礼物”——一面绣着“为民解忧 尽职尽责”的锦旗,和一封字迹工整的手写感谢信。送“礼”的,是辖区里的早餐摊主。?

?


?

这不是普通的感谢,而是对城市治理的“五星好评”。长久以来,便民早餐摊都是道“两难题”:市民需要这份“清晨便利”,城市却要应对“管理难、规范难”的困扰。一边是烟火气,一边是秩序感,如何找到平衡点?长兴用“共管共治码”给出了答案。

有人或许会问,治理摊贩无非是巡查、劝导、整改,用个二维码真能破解难题?答案,就藏在每一处贴近民心的细节里。

“码上治理”,破的是难题,暖的是人心

城市治理最怕“模糊”,要么管得太严,少了烟火气;要么放得太松,失了秩序感。长兴的“共管共治码”,恰恰把“模糊”变成了“透明”。126个早餐摊,每个都有“一人一档”的专属二维码,就像给摊位办了“电子身份证”——执法者扫码查规范,摊主扫码看记录,消费者扫码评服务,健康证明、考核情况、顾客反馈一目了然。

?



更难得的是,它跳出了“一罚了之”的怪圈。累计扣分达12分的摊主,不会被简单取缔,而是要参加“回炉”教育:学法规、做志愿服务,直到重新掌握经营规范。正如直属四中队队长朱铭杰所说:“扣分不是目的,让大家规范经营才是。”自模式运行以来,21场专题培训、65处问题整改,换来流动摊贩投诉量同比下降21%——这组数据背后,是“管”与“服”的真正融合,是治理者与经营者的双向奔赴。

治理的温度,终究要靠人心来检验。当摊主们自发为患病女孩募捐,一天凑齐数千元善款;当摊主钱国球说出“现在经营踏实,收摊就把周边扫干净”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规范的摊位,更是被唤醒的归属感与责任感。这才是治理的真谛:不是把人“管住”,而是把心“聚住”。

城市治理,为何要守好“烟火气”?

按理说,便民摊位是民生刚需,规范治理是城市责任,可现实中,不少地方还是陷入“一禁了之”或“放任不管”的困境。

有的地方觉得“管摊贩太麻烦”,干脆一纸通知取缔,却忘了上班族早上少了份热乎饭,摊主没了生计来源;有的地方怕引发矛盾,对占道经营、卫生脏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结果市民抱怨、环境变差。这些问题的根源,在于把“规范”和“便民”对立起来,忘了治理的出发点本就是“为了人”。

?

?

还有些治理手段,看似“数字化”,实则“冷冰冰”:只靠摄像头抓拍、系统自动扣分,却少了面对面的沟通;只盯着考核数据,却没问过摊主的实际困难。这样的治理,即便效率再高,也难让人心服。就像长兴的“共管共治码”,如果只停留在“扫码扣分”,没有后续的“回炉教育”、没有对摊主的尊重,也成不了暖心事。

守好烟火气,更要激活“共建共治”力量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。城市里的烟火气,不是治理者“给”的,而是大家一起“守”的。长兴的实践,正是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
要让治理更精准,就得“俯下身子”。治理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看报表,要像长兴的执法人员那样,走到摊位前,摸清摊主的需求、市民的意见,把“想当然”变成“接地气”。就像“共管共治码”的设计,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而是针对“管理模糊”“沟通不畅”这些痛点,一步步打磨出来的。

?

?

要让治理有活力,就得“放开手”。给经营者留足空间,让他们从“被动接受管理”变成“主动参与治理”。长兴的摊主们之所以愿意维护环境、回馈社会,正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尊重——治理者没把他们当“麻烦”,而是当“伙伴”。这种信任,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有力量。

要让治理能长久,就得“建机制”。好的治理模式,不能只靠一时的热情,要靠制度来保障。浙江的“文化特派员制度”、新闻战线的“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”,都是从机制上推动治理者贴近群众。长兴下一步要优化“共管共治码”,也是在做同样的事:让“精准管理、贴心服务”成为常态,而不是偶然。

一面锦旗、一封手写信,看似小事,却是城市治理的“试金石”。它告诉我们:最好的治理,不是追求“零投诉”的完美,而是在规范与便民之间找到平衡点;不是靠“冷冰冰”的手段,而是用“热乎乎”的真心;不是治理者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所有人的“大合唱”。

未来,期待更多城市能像湖城这样,守好街头的烟火气,捂热百姓的心,让每一个摊位、每一份生计,都能在城市里安稳扎根,让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种子,在基层开出更多温暖的花。